【名醫檔案】
  張振馨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臨床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1965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現為臨床流行病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神經流行病》雜誌中國地區編委,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在國內最早診斷並報告高鉀性周期麻痹,先天性副肌強直和帕金森疊加綜合徵。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作為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帕金森病常見於50歲之後的老人,晚期容易導致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較大負擔,在治療方面,腦深部電刺激是目前唯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療方式。在世界帕金森日來臨之際,本報邀請該領域的兩位名醫,共同為我們解答帕金森症最新的治療方式。
  手術時機對帕金森患者十分重要
  對於帕金森病患者來說,手術時機的選擇是比較重要的,“鑒於對手術的顧慮,不少患者都選擇在中末期進行手術,這並不可取,過早進行手術或者盲目延遲手術都是不明智的,手術時間過晚,患者的腦部損傷也比較大,細胞的代償能力較差,選擇手術為時已晚,我個人認為可以適當提前,不宜過晚”,張振馨介紹,早期進行手術,借助細胞的代償能力,也有利於患者的恢復。
  另外,年齡和病程也是選擇治療方式的重要因素。年齡較輕的患者有更多的生活質量和僵直癥狀改善,更少的認知併發症以及更為緩慢的中軸癥狀的惡化,病程達5年以上,特別是出現藥物療效已明顯下降或出現嚴重的運動波動或異動症,是考慮接受腦深部電刺激(腦起搏器)植入的最佳時機。
  之所以建議將手術時機適當提前,張振馨告訴記者,從目前的臨床經驗來看,在一些水平較高的醫院,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允許將手術時機適當提前,如結合核磁共振、同位素檢查、嗅覺檢查等多種方式,而且通過內外科的配合,能夠為患者提供更準確的診斷。
  診斷準確性是影響手術時機關鍵因素
  張振馨表示,之所以建議患者在病程達到一定時間後再進行手術,診斷水平是關鍵因素。“診斷的準確性是影響療效的關鍵因素,診斷準確的病人在手術後的療效一般都比較令人滿意,從臨床經驗來看,患者療效不理想的情況多與診斷相關。如多系統萎縮,病癥表現與帕金森病極為相似,都是從身體一側發展至另一側、初期服藥效果明顯等,但對於多系統萎縮患者來說,藥物維持療效的時間比較短(有些藥物的藥效維持在半年左右),如果醫生經驗不足,容易誤診為帕金森病。”
  DBS或具神經保護功效
  對於可適當提前進行手術的建議,張振馨還表示,“我在臨床中體會到DBS(腦深部刺激療法)能夠達到比較好的療效,有些患者在拔掉後生活狀況依然比較理想,這可能與DBS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有關,而且有患者可以在手術後逐漸減少用藥量,這可能也說明DBS具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  (原標題:現有條件下手術時機可適當提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77tthx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