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黑夜,你在白天,你在冬天,你在夏天……國家開放大學都在你身邊。
  我在漠北,我在南沙,我在澳洲,我在美國……我都在國家開放大學身邊。
  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生遍佈祖國的天南地北,他們雖然年齡、職業、身份各不相同,共有的卻是對學習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全國勞動模範、五四青年獎章、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農民工……他們用勤奮、堅強、剛毅書寫著人生的又一種精彩。
  助力職工成長髮展:一線工人不平凡
  國家開放大學作為面向在職成人開展高等學歷教育的新型大學,“培養和造就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相當長時間將是其主戰場。“新型產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已經面向企業一線職工開始招生,將“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助力職工成長髮展”。
  日前,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第1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陳慶城畢業於國家開放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他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代表。自1996年技校畢業進入廣船國際以來,陳慶城一直從事艱苦繁重的船體焊接工作,並從一名普通電焊工成長為班長、工長、高級技師,先後獲得“廣州市模範技師”、“廣州市突出貢獻技術能手”、“廣州市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20多項榮譽,併入選國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庫專家等。
  他創新焊接技術和工藝,並將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到各個產品中,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除此之外,陳慶城還滿腔熱情地傳藝帶徒,為公司帶出一批又一批的後起之秀。他常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手把手地教新員工握焊槍、傳授操作技巧,將自己積累的技術經驗傾囊相授,多年來,陳慶城帶領工段的電焊班一直被公司評為先進班組,2007年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評為“十佳優秀人才團隊”;在2013年公司班組技能大賽中,陳慶城帶領工段的班組榮獲團體第一名。
  畢業於青島電大,熟練掌握多種尖端焊接技術,適應艦船高科技新裝備維修的需要,獲得“青島市船舶焊工狀元”稱號的呂俊江;畢業於沈陽電大,潛心鑽研中波廣播的技術,獲得遼寧省廣播電視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李良,他們都是一線工人,通過在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習提升自己,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代表。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帶頭趟出致富路
  為了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人才的培養,國家開放大學從2004年起全面組織實施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經過十年的試點,畢業的22萬農民大學生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科技致富的帶頭人。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園林技術專業學生葛凌騰鑽研葡萄種植,成為浙江有名的“葡萄大王”。在美麗的天台山下始豐溪畔,他一手創辦了面積達1000餘畝的九穗兒生態種植園,種植的葡萄效益好、品質優,被當地領導贊譽為“不是種葡萄,而是種瑪瑙、種黃金!”他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十佳農民大學生、國家開放大學優秀畢業生。
  為什麼葛凌騰的葡萄會供不應求?價格會高出人家許多?這跟葛凌騰的經營理念分不開,他根據從學校學來的系統理論知識結合市場和種植實踐經驗,把自己的葡萄定位在“精品”的位置上,他的經營理念是“生態、綠色、精品、高效”。2010年春季,葛凌騰讀完園林技術專業,緊接著又報讀了開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專業。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他的專業知識水平、技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員工管理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公司化,以前做項目文本需請人幫忙,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整理、製作。也正是在校學習的這五年,葛凌騰的“九穗兒”商標從名不見經傳發展成為台州市著名商標、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名牌產品。
  還有廣西百色市凌雲縣泗城鎮隴雅村黨總支書記吳天來,是“一村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畢業生。十多年來,他帶領鄉親們治山種樹、架電修路,因地制宜發展生產,把一個大石山區的窮山村建設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先進村。今年,吳天來由於這種“為了生存,永不放棄”的精神,被樹立為廣西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標桿。“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鄉鎮企業管理專業學生鄒存亮,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帶領大嶺山人民在石頭縫裡種桃樹,建設新農村,實現了致富的目標。
  殘疾人高等教育:讓生命感受陽光
  為了使殘疾人能夠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得到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職業培訓的機會,2004年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掛牌成立。面向全國殘疾人開展適合於他們實際需要的相應層次的教育,包括高等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為他們掌握技能、融入社會、尋求發展提供相應支撐,為提高殘疾人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開闢途徑。
  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天津學院2010年春季社會工作專科專業的蔡成是一名視障患者,日前,他獲得了“天津市自強標兵”、“全國自強模範”等諸多榮譽稱號。
  2010年春,蔡成成為殘疾人教育天津學院的學生。“學校改變了我的人生。首先是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引導我走進一個新的世界。此外,通過學習社會工作、社會學和心理咨詢等專業,開啟了我回報社會的願望,也讓我獲得了更多成功。”2011年1月,蔡成在天津市河東區殘聯和家人朋友的共同幫助下創辦了殘疾人家政服務中心。蔡成說:“很多人殘疾程度比較嚴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幫助,我創辦殘疾人家政服務中心,就是希望能夠幫助身邊的殘疾朋友們,讓他們的生活可以輕鬆一些。”
  現就讀於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成都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夏蓉,曾因一場車禍失去一隻腳,卻自詡有著典型的“小強”精神,遇到困難總是從容面對,是個信仰“助人自助”的90後。她熱愛公益,放棄了一份讓同齡人羡慕的工作,先是在一家助殘公益機構做項目專員,現正在貴州山區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給山區的孩子以及更多有需要的人帶去了愛的溫暖。
  士官遠程教育:不出營門上大學
  為了使部隊士官“不出營門上大學”的夢想成為現實,為建設學習型軍營創造條件,從2001年起,國家開放大學先後成立了八一學院、總參學院、空軍學院,面向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根據軍隊特點依托軍隊建制、軍事院校組建教學點,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採取開放教育方式,運用多種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軍隊內部開展士官遠程學歷教育。
  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優秀畢業生賈元友,在部隊里是解放軍某部四級軍士長,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的坦克射手,被官兵們譽為“鐵甲兵王”;課堂上又是認真學習新坦克火控系統知識、被譽為“問不倒的解說員”的學生。在軍區士官遠程教育總結表彰會上,賈元友作為士官代表發言,他深情地說:“參軍入伍成就了我的軍裝夢,遠程教育成就了我的大學夢,不僅僅賦予了我一張金燦燦的學業證書,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終生受用的知識和能力。學習的經歷,永遠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年過30的老兵一到晚上就一頭扎進書本里發憤讀書。有戰友調侃說:“老賈,你現在說到底也就是個兵,還研究什麼聯合作戰指揮?”賈元友認真地說:“未來戰爭一域直接影響全局,戰士胸中也必須裝著整個戰場!”他詳細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感悟:“在體系作戰的整體鏈條上,每個作戰單元不再只是單純的火力打擊點,還是戰場信息傳感器,這就要求我們既是戰鬥員,也是指揮員……”
  除了賈元友,還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士官大學生。八一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何祥美,先後掌握了傘機降、潛水、飛行、狙擊等30多種作戰本領,由於其過硬的技術,曾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評為“全軍優秀青年標兵”、“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以及“2010感動中國人物”。此外,“愛學習”的李彥崗被評為“優等營職指揮軍官”。在擔任營長的兩年時間里,全營官兵在他的影響和激勵下,75%的士兵參加了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士官遠程教育學習,百餘人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
  老年大學生:踐行終身學習理念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能把這句話付諸實踐的人,還真不多。山東省濰坊市就有這樣一位退休老人,他就是2010春季開放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員劉錫。劉錫老人出生於1938年,1995年退休,退休前為山東省濰坊市坊子新技術研究所所長,他開發的腦電療機和胃炎電療機多次獲坊子區、省科委和全國發明協會獎勵,先後獲得濰坊市先進科技工作者、坊子區拔尖技術人才等獎勵。由於家庭條件所限,劉錫18歲就開始打工養家糊口,沒能經歷大學教育,但大學夢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情結。2010年秋季,當得知通過遠程開放教育可以系統學習專業知識並可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這一消息後,劉錫老人欣然來學校報名,開始了開放教育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專科的學習。同年,他申辦了濰坊雷威醫療儀器有限公司,將智能家庭監護依托物聯網技術轉化成服務於老人的遠程家庭監護,研發的物聯網老人監護系統為老人與子女間搭建起一條親情熱線,也為老人與監護人之間搭建起一條生命保障熱線。2013年3月,劉錫老人順利地完成了專科學習,並繼續報讀了本科層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稱自己“上大學不是為了拿文憑撐面子,而是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在晚年更好地發揮出來”的深圳電大行政管理專業的吳良美;被同學親切地稱作“學習爺爺”、畢業於四川電大行政管理專業的周宗吉;畢業於河北滄州電大開放教育法律專業、帶領全家祖孫三代讀電大的宗緒禮老人都是終身學習的典型。
  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人們在電腦、手機上進入國家開放大學的門戶網站,就可以找到感興趣的學習資源。不管是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還是平時的學習工作經歷,都可以通過學分銀行轉換成學分,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兌換國家教育部認可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國家開放大學,就在你身邊!
  (何菁 於旻生)  (原標題:在開放的舞臺放飛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77tthxq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